今天是學雷鋒日,重慶市慈善總會志願者總隊總隊長劉崇和講述他裝潢所理解的學雷鋒
  學ssd固態硬碟雷鋒 要授人以魚 更要授人以漁
  2月21日,重慶市慈善總會志願者總隊總隊長劉崇和談他對學雷鋒的理解。 本版圖中谷製冰機/重慶晨報記者 李斌 攝
  “學雷鋒,要輸血,也要能夠造血,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從最開始的授人以魚,到融入商業活動,劉崇和與他的重慶市慈善總會志願者總隊在學雷鋒的路上有過許多爭議,有人說劉崇和是為了錢,有人說劉崇和是為了名。今天,是學雷鋒日,我們一起去聽聽劉崇和對學雷鋒的理解,usb和他近40年所走過的學雷鋒之路。
  今天
  我們怎樣
  學雷鋒
  訪 談
  重慶市慈善志願者總隊總隊長劉崇和:學雷鋒,要輸血,也要能夠造血竹北售屋,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我們有16萬的志願者,他們學雷鋒的同時也要求生存,不去經營這個團隊,拿什麼來維持分隊學雷鋒活動的開銷呢?
  重慶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孫元明:人們關於學雷鋒的矛盾,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如劉崇和和他的志願者團隊,把社會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人民需要的“雷鋒”。而就個人而言,把雷鋒精神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樣是在學雷鋒。
  重慶晨報訊(記者 馮超 王梓涵)幾天前,我們在渝中區上清寺的政府綜合辦公樓里,見到了重慶市慈善總會志願者總隊總隊長劉崇和。穿著西裝的他,胸前佩戴著一枚國徽。他的名片正面,沒有任何職務,僅寫著一句“我深愛著我的祖國”。
  得知我們是就學雷鋒日來採訪他的事跡,劉崇和擺擺手笑著說:“學雷鋒是一種精神,不是3月5日設定的節日。”
  “每年3月5日,大家都上街發一些物品,幫助別人。意義是有,但過去了就過去了。”劉崇和說。
  在最初學雷鋒時,劉崇和會在學雷鋒日這一天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今,他卻不再這樣做了。他做的,是把學雷鋒常態化,而不是走走這個特定日子的過場。
  春節期間,劉崇和和他的志願者團隊,一同去區縣進行三下鄉活動。和往常的送米送棉被不同,這一次他們帶去了農業科技書籍、電視機等物品。
  “要幫助他們造血。”劉崇和說,和物質食糧相比,精神食糧對人的幫助更大。
  事實上,造血確實讓很多受助者的生活發生轉變。為了幫助一些生活困難的人,劉崇和和他的志願者們在重慶特殊鋼廠建起了社區文明服務一條街,幫助下崗職工進行技能培訓。“以前幫別人修收音機,修好了,別人還是沒有掌握手藝。”劉崇和說,學雷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劉崇和看來,學雷鋒要與時俱進。現在的學雷鋒志願者服務隊里,有一部分人就是因為當年接受了劉祟和和隊員們的幫助,學到了致富手段或者理念,現在富起來了,再反哺社會。
  今年,劉崇和將大力推廣“輸血、造血、授人以漁”的學雷鋒模式。
  講述>
  39年,曾有過兩次動搖
  “劉崇和允許分隊從事商業活動,所得錢款用於學雷鋒的開銷以及捐獻,一些人認為他到處找錢。”
  從1975年學雷鋒,劉崇和已經將雷鋒精神堅持了39年。而在最近的十幾年間,劉崇和卻有過兩次想要退出的打算。
  第一次動搖
  商業活動引來爭議
  1979年,全國首支學雷鋒青年服務隊成立,作為隊長的劉崇和,當時並不會想到,這支幾經更名的隊伍如今會發展到16萬人。隊伍越來越龐大,伴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學雷鋒總不能餓著肚子學吧。”劉崇和說,從最初用工資墊付,到後來賣掉哥哥買給他的150多平方米的房子,他逐漸意識到這條路子肯定走不通。“隊伍要活下去,必須想辦法籌款。”後來,劉崇和允許分隊從事商業活動,所得錢款用於學雷鋒的開銷以及各種捐獻。
  但沒想到,這引起很大的爭議,一些人認為“劉崇和到處找錢”。面對質疑,很多志願者都選擇退隊了,並勸他也不要再幹了。
  何去何從?
  1990年,作為全國慈善志願者先進代表,劉崇和在人民大會堂作了報告。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發言,為他的學雷鋒方式正名。“現在學雷鋒,要解放思想,改變思想。要造血,才能夠輸血。”劉崇和的報告,引起了很大反響。
  1996年,劉崇和以國際志願者的身份去英國,時任英國首相的梅傑告訴劉崇和,英國志願者們也會參加各種商業活動。在國外,很多志願者隊伍都是在有造血能力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去服務。
  這堅定了劉崇和的信心,他告訴志願者們,如果自己都支撐不起來,那怎麼去幫助別人。
  第二次動搖
  有人說他借雷鋒出名
  多年踐行雷鋒精神,劉崇和先後受到全國各級部門的100多次表彰。而榮譽,也引起了不小的非議。
  2002年,“劉崇和做好事是假,想出名是真”、“劉崇和到處找錢”的言論出現了。對此,相關部門對劉崇和的志願者總隊進行了財務調查,幾個月後,還以清白。
  謠言雖然破除了,但劉崇和還悶悶不樂。面對媒體記者的採訪,劉崇和始終選擇迴避。他想用這樣的方式,淡出人們的視線。
  2003年,市領導知道劉崇和情況後,為他鼓勁。對於別人說他“想出名”,劉崇和也想通了。畢竟是一支龐大的隊伍,必須要有出頭的人才行。如果他不頂住壓力,隊伍就會成為散沙。這個名,他必須“出”。
  郭美美事件發生後,中國慈善事業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這也是我第一次對外公佈重慶市慈善總會志願者總隊的經費來源。”劉崇和說,他的哥哥和姐姐是重慶知名的企業家,志願者總隊的經費很大一部分源於他們。此外,還有一部分經費來自於各分隊參加的商業活動,這些錢都有明確的賬目,隨時可查。
  完全透明後,關於劉崇和的閑話越來越少。劉崇和說,選擇了學雷鋒這條路,就要堅持善良到底。他相信,自己的學雷鋒方式,一定能夠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39年,從一個收音機開始
  “劉崇和的志願者大軍中,既有政界、商界、企業界、文藝界、教育界的明星,也市民百姓,有90歲的長者,也有11歲的少年。”
  作為重慶市慈善總會志願者總隊的總隊長,劉崇和已經在這個位置上坐了近40年。據不完全統計,劉崇和自己已累計捐出150多萬元,而所有的一切,都要從1975年說起。
  1975年
  一個收音機改變了他
  1975年,16歲的劉崇和路過大坪一家電器維修鋪時,註意到一個背著收音機的大伯。大伯想修收音機,卻為20元的修理費犯了難。求了半天,維修鋪老闆分文不少。
  看著大伯坐在門口犯難,劉崇和便上前去詢問。原來,大伯早上5點就從陳家橋出發,一路尋找維修鋪,修好收音機,只是為了讓癱瘓在床的母親多聽聽外面的世界。
  得知大伯手頭的錢不夠,劉崇和將自己的零用錢給了他。修理鋪老闆拿了錢後,拆開機箱,將一根斷了的電線接好,就算是修好了。這一幕,讓劉崇和很是吃驚。
  為此,劉崇和開始自費上夜校,學習無線電維修技術。每到周末,他就會免費修理收音機。
  當有人免費修理收音機的事情傳開後,劉崇和忙得不可開交。他意識到,一個人的力量實在不夠。
  這個想法很快得到朋友們的贊同和參與。1979年,劉崇和在楊家坪成立了學雷鋒青年服務隊。成立當天,服務隊召開了隊委會。在會上,他們制定了“五不”規定。即不收錢、不收禮、不吃喝、不留名、不抽煙。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們的服務隊就在重慶出了名。1991年,改名為“重慶市精神文明服務隊”的他們,被授予“重慶市學雷鋒標兵”的稱號。
  如今
  他們授人以漁
  2006年起,劉崇和的志願者隊伍開始轉型。除了開辦培訓班,志願者的工作還轉向了經濟領域。
  2011年,劉崇和牽頭組建重慶市工業創業促進會,同時在科技創業、技術培訓、業務信息、項目貸款方面幫助了上千個中小企業微型企業走出困境。
  如今,在這支志願者大軍中,既有政界、商界、企業界、文藝界、教育界等明星,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市民百姓,有90歲的白髮長者,也有年僅11歲的少年。
  從1979年成立至今,志願者總隊共計為社區群眾義務服務180多萬個小時,隊員們向貧困山區、希望小學、特困職工、殘疾人、敬老院、地震災區群眾捐資2900萬元……數字是枯燥的,但其中滿含的深情是無法估量的。
  聲音>
  只要力所能及地去做 都是踐行雷鋒精神
  對於劉崇和和他的市慈善總會志願者總隊而言,學雷鋒已經開始向授人以漁轉變。而對於普通的群眾來說,是不是自己平常的一些助人為樂行動就不重要了嗎?
  “學雷鋒其實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規範。”重慶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孫元明認為,雷鋒精神的內涵是不為名、不為利,只要堅持做好事,都是學雷鋒。
  孫元明說,對於人們關於學雷鋒的矛盾,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如劉崇和和他的志願者團隊,把社會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人民需要的“雷鋒”。而就個人而言,把雷鋒精神當作一種行為準則,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樣是在學雷鋒。
  “毛主席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孫元明表示,如果只是在學雷鋒日來學雷鋒,那就是一種秀。不論是用哪種方式學雷鋒,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只要堅持力所能及地去做,都是踐行了雷鋒精神。
  本組文/重慶晨報記者 馮超 王梓涵
  1978年,劉崇和義務為廣大群眾修電器。(翻拍)  (原標題:學雷鋒 要授人以魚 更要授人以漁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ncnwvvajs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